希腊政府10月8日宣布一揽子补贴计划,以保护希腊家庭免受油、气、电价格近期飙升的影响,减轻民众经济负担。
沃旭负责整个风场的建造、20年运营维护,并为风场产生的绿电交易。据报道,Nuveen管理着约1.3万亿美元的资产。
Borkum Riffgrund West 2风场,装机容量240MW,2017年4月中标,中标电价市场电价,即零补贴。近日,丹麦能源巨头沃旭将其持有的德国900MW Borkum Riffgrund 3 海上风场(项目公司)100%股权中的一半,即50%股权出售给基金公司Glennmont Partners,这是今年全球海上风电并购市场最大一笔交易。沃旭在2017年和2018年通过竞标获得了该风场的开发权,但电价中几乎没有任何补贴。Glennmont是欧洲最大的清洁能源基金之一,资产分布于德国、英国、爱尔兰、法国、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市场,今年7月被全球资产管理公司Nuveen收购。Nuveen归美国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之一教师保险和年金协会(TIAA)所有。
本次交易总价值90亿丹麦克朗,折合人民币近90亿元(14亿美元),包括50%股权价值并承担EPC总包款一半的融资。为了保障Glennmont作为基金投资的相对固定收益,他们还设计了15年的购售电协议,通过固定价格和上下限价格来锁定大部分交易电量的电价,只有少部分电量通过市场电价交易。未来10年是发展关键期不过,截至目前,全球几乎所有生产的氢气都是灰氢,即没有部署碳捕捉和封存(CCS)技术的化石燃料制氢路径,IEA预计这导致了近9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英国和印尼二氧化碳排放量总和。
联合国在《与气候目标一致的氢能部署指导原则》中勾画了有助于优化全球绿氢生产以实现2050年目标的路线图,其中强调可再生能源制氢是所有制氢路径中,唯一与实现1.5摄氏度控温目标严格一致的选择。另外,中国的氢能产业链已经逐渐铺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的全产业链布局,并取得了一批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成果。其中,尤以亚太、中东和欧洲地区规划的制氢项目数量增长显著。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即使签订了价格合理的氢采购合同,大多数制氢项目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仍然很难实现经济性。
7月,西澳宣布将投建装机2800万千瓦的西部绿色能源中心项目,包括一个装机5000万千瓦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系统,旨在每年生产多达350万吨绿氢以及2000万吨绿氨,成本预计高达750亿美元,预计2028年做出最终投资决定,最早2030年初首阶段投产。太阳能、风能或二者组合,是大多数规划中电解制氢的首选电源,其中风能最受欢迎,4月以来宣布的项目装机达540万千瓦。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全球目前有近400个制氢项目在建,预计到2030年,每年能提供800万吨氢气,今年约为5万吨。4月,中国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太阳能电解水制氢综合示范项目正式投产,项目包括2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置和产能为每小时2万标方的电解水制氢装置,为已知全球单厂规模最大、单台产能最大的电解水制氢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以减少约7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规划中的制氢项目总装机已达3.429亿千瓦。行业分析机构标普全球普氏能源指出,各国应该出台更明确和清晰的氢能政策框架,以吸引更大规模投资,催生更多百万千瓦级项目问世。
规划项目数量猛增欧洲最大电力行业研究机构极光能源汇编的数据显示,4月以来,全球制氢项目数量增长了36%,相当于增加了9140万千瓦产能。IEA指出,到2030年,全球氢能需求将翻倍,到2050年将增长6倍,为炼化钢铁等重工业、交通运输等领域脱碳发挥重要作用。IEA预计,如果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风力涡轮机、太阳能电池板、锂离子电池、电解槽和燃料电池的市场总价值将达到27万亿美元。IEA也呼吁各国和企业加大对氢能的投资,应该到2030年达到1.2万亿美元的基准。
随之而来的是,氢能贸易项目也在同步增长,这意味着将诞生更多国际合作和新的贸易路线。IEA在日前发布的《全球氢能回顾》报告中指出,氢能的发展势头正在转化为行动,越来越多的国家推出了氢能战略或发展路线图,开始实施相关具体政策,同时增加与氢能相关的投资。
这其中亚太地区最为显著,今年以来,全球几个关键的大型制氢项目均诞生于该地区。极光能源表示,氢能项目增加的同时,行业还需在降支增效方面加把劲
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宣布的直接投资中,只有约13%的资金通过了最终投资决定,有约40%的投资项目仍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部署规模将持续扩大国际氢能委员会和麦肯锡预计,为满足净零排放目标,未来10年,全球对清洁氢的需求将增长50%。同时,占全球排放量约19%的移动应用终端,包括地面交通、海运业和航空业,也将成为氢最大的终端使用领域。‘清洁氢产能达到7500万吨时,总需求中的2/3将来自钢铁、工业、交通、航空和海运等新兴市场。重要的降碳路径当前,全球低碳经济蓬勃发展,尽快实现降碳目标已成为共识。氢能投资势头明显,但要实现如此大规模的部署,需要通过强有力的伙伴关系和政策支持,充分调动公共和私人资源。
工业气体巨头法国液化空气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Potier表示:氢能已被广泛认为是能源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全球各国政府和行业必须同步努力激发氢能潜力,以真正实现净零目标。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和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新联合发布的报告,到2050年,氢对全球碳减排的贡献将超过20%,可累计助力减少80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报告表示,只有在这个十年中提前进行项目投资和资金支持,到2050年,才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将氢的使用规模扩大到实现全球气候目标所需的水平。报告同时提醒称,未来扩大氢能产业规模对于实现全球气候目标和实现具有成本效益的脱碳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氢可以实现对偏远地区搁浅的可再生能源的整合与运输,加速能源转型进程。仍存较大资金缺口尽管全球氢能部署的势头持续上升,但报告提醒称,资金不足或将影响氢能项目的顺利落地,并阻碍全球净零排放目标的实现。
报告指出,作为可再生能源、生物燃料及提高能源效率等其他脱碳技术的补充,包括绿氢和蓝氢在内的清洁氢在钢铁、海运、航空和制氨等行业的深度脱碳过程中,可有效提高成本效益、加速碳减排进程。到2050年,全球氢气需求将达到6.6亿吨,相当于全球能源总需求的22%。今年宣布的氢电解产能增加了一倍,宣布的项目投资增至1600亿美元。该报告指出,未来,氢能产业将持续扩大部署规模,并呼吁各国投入更多资金助力氢能产业快速发展。
报告指出,需要建立科学的监管框架将项目从概念转变为实际投资。值得注意的是,国际氢能委员会在报告中预计,未来,中国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引领氢能产业发展,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最大的清洁氢市场。
麦肯锡高级合伙人Bernd Heid表示。另外,由于氢可以进行储存,并通过管道和船舶进行长距离运输,因此氢也可作为可再生能源系统的重要推动力,为容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电网提供季节性储存,以应对太阳能、风能和水力发电量的季节性变化。
到2050年,氢能市场规模将达到目前的7倍。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和麦肯锡的测算,到2030年,全球部署的氢能项目需要的投资总额需要再增加四倍,才能使世界走上净零排放的轨道。
国际氢能委员会指出,由于氢气可以从电力中生产出来,用作或转化为燃料、化学品和电力,因而从电力中生产氢气将连接并从根本上重塑当前的电力、天然气、化学品和燃料市场。其中,远程航班和集装箱船,是脱碳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报告认为,氢与生物燃料结合是实现这些领域完全脱碳的唯一途径。国际氢能委员会执行主任Daryl Wilson指出:结合过去风能和太阳能等技术的发展经验来看,应在氢能发展早期的市场开发阶段进行充分的前期投资,以迅速降低成本,实现氢能部署速度的提升和规模化发展。美国动力设备制造商康明斯董事长兼氢理事会联合主席Tom Linebarger表示。
报告建议,为实现氢能部署规模的顺利扩大,各国政府应建立正确的监管框架,刺激氢需求,通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规模,并降低成本,缩小氢脱碳解决方案与传统替代方案的经济差距等,充分发挥氢能的脱碳潜力。Bernd Heid表示,为了满足这一新需求,我们还将看到新的能源中心和全球价值链的出现。
综合考虑实现政府目标和支持设备价值链的投资,麦肯锡预计,到2030年,对氢能产业的总支出将增长到6000亿美元以上。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看中了氢能在减排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宣布大型氢能项目数量,同比2020年增长了100%,这些项目将转化为1800万吨清洁氢供应,所需投资金额达950亿美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达200亿美元,氢能的终端应用落地需要450亿美元的投资。现阶段,全球氢能产业正在加速发展。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